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技 > 正文

扩大对美采购和投资,赖清德当局向特朗普交纳投名状

  • 科技
  • 2025-04-08 00:35:04
  • 2

面对美国滥施关税的做法,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应对策略不一样。

扩大对美采购和投资,赖清德当局向特朗普交纳投名状

台湾赖清德当局的对策是向特朗普政府交纳两份投名状求放过。

这两份投名状是:扩大对美采购、扩大对美投资。

4 月 6 日傍晚,赖清德发表了时长 8 分钟的电视讲话。在这个讲话中,赖清德表示,为了应对特朗普政府施加给台湾的高额关税,台湾将用 5 项策略来应变。其中在第一项策略中,包括扩大对美采购、扩大对美投资两个小项。具体内容为:

扩大对美采购方面,台湾行政部门已经完成对农业、工业、石油、天然气等产品对美大量采购的盘点与计划,台湾防务部门也已经提出军事采购清单,各项采购都会积极进行。

扩大对美投资方面,目前台湾累计对美国投资金额已经超过 1000 亿美元,创造约 40 万个工作机会。未来,除了台积电加码投资,其他产业如电子、信息通讯、石化及天然气等产业,都可以加码投资美国,深化台美产业合作。台湾当局将协助整合 " 台湾投资美国队 ",也期盼美国对等整合 " 美国投资台湾队 ",让台美经贸合作更紧密。

在笔者看来,赖清德的所谓 5 项策略,只有这两个小项是实的。绿营最大的报纸《自由时报》今天(4 月 7 日)发表的题为 " 川普关税战的虚实 " 的社论,也是这样的观点。该社论认为:" 更重要的是,扩大对美采购与投资,才能有效缩减台美贸易的不平衡状态。无论如何,台湾被川普课征 32%关税,对经济、产业无疑是一大冲击,‘行政院’编列的 880 亿元(新台币)的协助方案,只是权宜措施,如何扩大对美投资与采购,让台美产业更加紧密契合,才是化解危机之道。"

面对赖清德当局出台的所谓 5 项策略,岛内蓝绿两大阵营反应各异,蓝营质疑、绿营支持,《自由时报》更是以 " 府院 100 小时拆弹过程曝光 " 这样的标题给赖清德当局贴金。

这 5 项策略尤其是其中的两份投名状效果如何姑且不论,有两个疑点需要分析:

第一,台湾当局准备拿着钱找特朗普求和,钱从哪里来?

2024 年台湾对美国贸易顺差为 648.82 亿美元。按照特朗普 " 简单计算 " 的特性,赖清德当局恐怕只有扩大对美采购达到上述金额,特朗普才会满意。

那么,这笔钱从哪里来呢?

巧合的是,2024 年,台湾从大陆和香港赚取的贸易顺差为 699.96 亿美元。两者金额相当。

这是台湾方面的统计,按照大陆方面的统计,2024 年台湾从大陆(不包括香港)赚取的贸易顺差为 1425.93 亿美元(2024 年两岸贸易总额 2929.71 亿美元,其中大陆对台出口 751.89 亿美元,自台进口 2177.82 亿美元)。

尽管对外贸易是一个复杂的行为,资金的运用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 " 东墙西墙 ",但两岸贸易关系和政治关系长期以来的现状,让一些大陆网友得出一个朴素的结论:台湾当局一直在用从大陆赚来的钱买美国武器对抗统一。

这一次,赖清德宣布的对美扩大采购清单里,依然包含武器装备。

他们能拿出多少钱?这些钱从哪里来呢?

第二,历届台湾当局为什么对美国政府这么恭顺。

历届台湾当局,不论蓝绿,对美国政府的态度,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:百依百顺。

主张 " 台独 " 的民进党当局更是如此。

为什么?

这里面包含着一个终极的政治目的。

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揭开了这个谜团。

张亚中昨天(4 月 6 日)在台湾《中国时报》发表署名文章。他在文中分析:" 从赖清德的言行来看,他已经没有回头是岸的空间,只能一路往黑走到底。他当然也知道,只有继续坚持成为一位不惜一战的‘台独’者,方能在未来失败后以‘流亡领袖’身份获得美国的政治庇护,并以台湾的外汇存底作为筹码,在美国的支持下,继续维持他的政治生命。"

这应该才是台湾政坛高层最大的 " 秘密 ":当两岸统一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,美国就成了台湾政坛高层尤其是 " 台独 " 分子预想中的最后的避风港,即使是对统一不那么抗拒的人,也在内心深处将美国作为备选,以备不时之需。

这是求生的本能,既包括个人的生命安全,也包括个人政治生命的延续。

这样的少数人的求生,要用全体台湾人的钱来埋单。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经济观察报 (ID:eeo-com-cn),作者:王义伟

有话要说...